首页 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第237章 论科举舞弊的方法
第237章 论科举舞弊的方法
更新时间:2025-06-13 16:41:07 字数:2226 作者:李夏禅

大乾科举,舞弊的方式可谓繁杂,但由低到高,大致可分为三类。

最低级的,自然是夹带。

天下有资格参加春闱的士子很多,但他们不一定都有真才实学,毕竟大乾如此之大,上下官员如此之多,有几个走后门,实在正常。

但即便是走后门,卷面上的文字还是要工整,还是要写得有条理,至少不能让阅卷之人实在无法下笔题名。

这就好比是粉饰墙壁,阅卷之人手中拿着粉刷,用着上号的颜料,倾心尽力的粉饰。

可如果这面墙本身就是坑坑洼洼,东倒西歪的模样,即便阅卷之人再粉饰,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参加春闱的士子,通过夹带的方式,将作弊书籍带入考场,而后抄袭乃是最常见的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之所以为最低级,自然是因为这种方法的成功率极低。

要知道,四年一次的春闱,考场搜查极为严格,不但有金吾卫的搜身,进入考场以后,还有吏部与大理寺等专项人员再度进行搜查,每隔一日还要进行惯例搜查。

别说书籍,便是一张纸条想带进去藏起来,那也比登天还难。

故而,这个方法,乃是下下策。

其次中级的,乃是买题。

夹带抄袭不成,买题显然是更容易实现的方法。

六部出题到中书审核,再由中书请旨,得到皇帝批准,而后再下发至各个考场,各个监考官的手中。

春闱的题目,可谓要经过多方势力之手。

题目泄露的可能性极大,没有真才实学的学子自然有机会买到题目。

而这种方法,往往只需要买一次题目,贿赂一个人,便能得到真题,所以风险较小,成本较小,汇报极大。

所以历年春闱,这种方法一直都是朝中大部分官员舞弊的手段。

但这个方法,显然还不是最佳选择。

最高级的方法是,买通考官。

比起前两个方法,这个方法可谓是釜底抽薪。

夹带抄袭,最终无论如何也还是要阅卷之人审核批阅的,甭管考生写的多天花乱坠,令人眼花缭乱,只要阅卷之人大笔一挥,这张考卷也就算完了。

而买题作弊也是如此,反正迟早都要经过阅卷之人的审核,就算提前知道了题目,将考卷写得完美无缺,阅卷之人不喜欢,那就无法金榜题名。

所欲买通考官,乃是万无一失之策。

卷面如何,写的怎么样,内容是否足够扎实,这些都无需考虑。

这个方法唯一要考虑的便是作弊之人的经济能力,以及能否买通考官。

只要钱足够,而又能买通考官,就算交上去白纸一张,考官也能让作弊之人金榜题名。

因为买通考官后,考官就跟作弊之人乃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不成功便成仁,绝无半途而废,迷途知返一说。

所以大乾这些年最兴盛的,便是这个方法。

这也就是魏斗焕刚才说,即便让金吾卫亲自监考,也无法确保万无一失的原因。

因为没有人知道哪个考官是被买通的,最终阅卷之时又会有哪个考官暗中做手脚。

想要保证今年春闱绝对公平公正,魏斗焕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确保所有有才之士,都能依靠自己的本事,去赢得考官的认可。

而要做到这件事,显然不那么简单。

......

翌日,魏斗焕再次去到了王府,拜见王仲秋。

王仲秋还以为魏斗焕通过审问杨焕之,江威乾已经得到了确凿的证据,见得魏斗焕到来,当即问道:

“怎么样?”

魏斗焕摇了摇头道:

“赵家做得极隐秘,千牛卫并未得到确凿的证据。”

在这件事上,魏斗焕还是相当佩服赵家某些人的智商的。

毕竟能够做到如此滴水不漏,其智谋显然不一般。

王仲秋闻声,不由皱眉道:

“若是如此,那老夫明日就上疏给陛下,让陛下换人。”

四个副考官,两个有被行贿的嫌疑,除了换人,别无他法。

“也不行。”

魏斗焕继续道:

“就算另外换四个考官上来,赵家也一样能向他们行贿,将今年春闱搞得乌烟瘴气。”

真正要解决的不是副考官,而是赵家。

只有真正解决了赵家,今年春闱才能顺顺利利,公平公正。

这也是今日魏斗焕前来拜访王仲秋的原因。

“老爷子可知赵家意欲扶持的人是谁?”

事到如今,魏斗焕还是不知赵家想送进朝廷的人到底是谁。

无论是唐德容,还是杨焕之,江威乾处,至今都未曾得到一点儿消息。

不得不说,赵家的保密工作做得确实不错。

于是魏斗焕不得不前来询问王仲秋,身为主考官,而且王家在京城也有着情报网,或许王仲秋能知道一些蛛丝马迹呢?

可王仲秋闻声,却是白眉一挑,没好气道:

“我?我知道个屁!”

“千牛卫都没打探到的事,我又能知道?”

“赵家在京城扎根这么些年,上上下下不知招揽了多少人,除非赵家自己开口,别人如何能够知晓?”

这倒是实话。

要想搞清楚赵家到底扶持的是谁,除非赵家主动开口,不然光凭千牛卫调查,指定没有任何结果。

可要让赵家自己交代,这一听就是天方夜谭。

难不成赵世雄发了失心疯?

难不成赵家良心发现,不愿徇私舞弊?

怎么可能呢?

“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时,一直在旁听的王骥忽的开口道。

闻声,魏斗焕与王仲秋都朝他投去了目光。

“有什么想法?”

魏斗焕忙问道。

只听王骥道:

“赵家想要徇私舞弊,买通考官,势必要告诉考官名字,如若不然,考官如何知道哪个是赵家人?”

“就算考官阅卷之时,名字与籍贯都是封住的,但赵家肯定会提前与考官,考子商议出另外一个办法,使考官在阅卷时能够认出赵家考子的试卷。”

“如此,才能确保赵家考子能够顺利金榜题名。”

“所以,只要魏大人能够监视好四位副考官,迟早能从他们口中得知赵家考子的线索。”

这件事,魏斗焕已经在做了。

王骥此言,并不是没有道理。

可他却忽略了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魏斗焕摇头道:

“如果不能在赵家考子蒙混过关之前将其剔除,而是等到四位副考官都已经审核完毕以后,金榜题名之际,由老爷子主笔写名字的时候再将其剔除。”

“朝中上下会如何想法?是此人乃徇私舞弊,还是老爷子刻意为难?甚至王家公报私仇?”

是了,最终审定金榜题名名单的人是王仲秋。

王仲秋在那时候将此人剔除,势必引起朝臣不满,届时王家可就不好受了啊。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