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第247章 四位副考官各司其职
第247章 四位副考官各司其职
更新时间:2025-06-13 16:41:09 字数:2234 作者:李夏禅

在大乾,如何保证一个举子能够通过春闱顺利金榜题名?

简单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此名举子的身世一定要清白,祖上三代不能有违逆之徒,祖上十代不能有谋逆之名。

而要查清一名举子的身世,从县,府,州至吏部,而后与地方千牛卫,京城千牛卫的记录存档进行比对,若无没有任何差错,方可完毕。

一旦出现丁点儿差错,那此名举子便会失去参加春闱的资格,除非等到某一年皇帝恩科,方有机会前往京城参加科举。

其次,已有参加春闱资格的举子,来到长安后,首先要做的便是拜码头。

朝中三恒鼎立,再加上郑家在军中的影响,这四家,完全有能力将一名普通的举子,顺利送入朝中,但凡有钱之人,有权之辈,无不拜在这四家门下。

毕竟通过自身本事金榜题名,那是一百年前的事,而今的大乾科举,正如徐恒业所言,早已是黑幕重重,朝中所有官员,基本上都是这么上来的,如此才能形成以三恒势力为首的朝中党派。

当然,在这样的黑幕之中,也会出现少许几个特例。

毕竟四年一次的春闱,参加的人数无法固定,有时多,有时少,而金榜上的名字,却是固定的。

所以人多的时候,普通举子,没钱没势的举子,自是“难登大雅之堂”。

而人少的时候,便会出现那么一两个空缺名额,这便是普通举子的机会。

只不过即便如此,这一两个普通举子在金榜题名以后,也难免被三恒,以及郑家所拉拢招揽,最终成为他们党派中的一员。

换句话说,大乾科举,已然成为三恒势力以及郑家壮大自己势力的重要途经。

然后,便是进入考场,参加春闱。

这是一名举子最为关键的时候。

春闱一共考三日,三日的吃喝拉撒都将在贡院之中的考场内,举子坐在仅能容纳一人的小房子中,即便是上厕所,也会有人专门跟着,以保证此名举子不会舞弊。

而因为随着历年春闱越发严格,诸如夹带,抄袭等舞弊方式,已然不入流,举子在如此严格的监考环境下,也无法夹带,抄袭。

所以一般来说,即便是舞弊的举子,也需要有一定的真本事,至少面对春闱的题目,他们需要写出一片精彩文章,以获四位副考官的青睐。

于是,这就衍生出一种十分独特的舞弊方式。

能够参加春闱的举子,除了少数几个权势滔天的人物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有着一定的本事,毕竟在大乾,考中举人也是个难事。

而要在这些人当中保证其中某些人一定能够金榜题名,那举子与阅卷考官便会提前约定好在试卷上留下某一句特定的话。

当阅卷官看到这一句话时,便会知道此人是谁,而后给予此人金榜题名的名额。

这是当下大乾举子舞弊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保险的方式。

这样的舞弊方式,顺理成章,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甚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都不算舞弊。

因为举子的文章一定写得精彩,尽管比之某些惊艳绝伦的举子文章,或有不足,可那些惊艳绝伦的举子的文章,却不一定能够广为传颂,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看到。

而阅卷官又看不到这名举子的姓名籍贯,不过是通过一句话来判断此人到底是谁,所谓舞弊,从何谈起啊?

最后,当所有金榜题名的名额都报上去以后,四位副考官连同主考官,在最终确定人名之事,便是最最关键的时刻。

要知道,主考官与副考官之间的责任权重,完全不一样,四名副考官只负责将所有报上来的名字统计出来,按照一定的顺利排列好,而后送到主考官面前。

而主考官则要负责将这些人的试卷重新再看一遍,以确定此次金榜题名的顺序。

一名举子,要想顺利金榜题名,全都看此刻了。

就拿今年来说,赵家想要送自己人进入朝堂,在经过前面那三道程序后,在四名副考官的联手帮助下,终于将名字送到王仲秋面前。

王仲秋在翻阅这些试卷之际,如何一定能够选中赵家的举子呢?

这就要说到赵家贿赂四位副考官的原因了。

四位副考官若同时受贿,帮助某一位举子进行舞弊,那么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手段,让这名举子的名字顺利出现在王仲秋的面前。

可王仲秋是何许人也?他对举子文章的评判,岂能是其他四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

于是,为确保王仲秋一定能选中这名举子,使其顺利金榜题名,四名副考官便会在提交名单前,在阅卷之时,在认出这名举子的试卷后,偷偷将这张试卷给调换。

因为赵家贿赂的四名副考官,所以四人对此事自然口径统一。

调换后,四人会按照原本试卷的大意,重新写一篇,以确保这张试卷上的名字,能够顺利被王仲秋选中。

所以赵家想要送自己人进入朝中,顺利金榜题名,需要四位副考官做的,便是如下几件事:

一,身世清查要过关,这很简单,以赵家的势力,给点钱,再加上四个副考官,即便不清白,也能顺利进入考场。

二,拜码头之事因为赵家已经做了,所以考生可以不需要走这一步,直接进入贡院。而在之后,贡院之中的监考官,便会格外关注此考生,吃喝拉撒都暗中相助。

三,与四名副考官联手,确定好试卷以后,四人捉刀代笔,重新写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出来,送至王仲秋面前。

赵家要杨焕之做的,便是第一件事,因为杨焕之乃是刑部尚书,此人身世是否清白,祖上三代,甚至十代是否能够顺利查验过关,都要看杨焕之的本事。

而要徐恒业做的便是第二件事,让这名举子在考场中得到徐恒业的暗中帮助,无论是吃喝拉撒上的事,还是写文章上的事,只要徐恒业能做到的,便需徐恒业多家帮衬。

至于这最后一件事,则需要四位副考官同心协力,一起瞒天过海。

这也就是徐恒业为何会坚持为赵家做事的原因。

他无需背负舞弊的罪名,也无需担心其他三人的告发,既能报答赵家的恩情,又不用担心自己会惨遭连累,何乐而不为呢?

而江威乾愿意赵家办事,则是因为他根本不需要做其他事,只需要在其他三人调换试卷的时候,视而不见即可,甚至都未曾参与舞弊,他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所以最终,能够知道赵家报送的举子是谁的人,只有杨焕之与孙百策。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