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都察院之重
更新时间:2025-06-23 16:40:22 字数:2255 作者:李夏禅

翌日,魏斗焕刚到金吾卫属衙便得到汇报,说是礼部尚书崔明佑在门外请见,说是有要事相商。

魏斗焕闻声一怔:要事相商?崔明佑?

这是闹的哪一出?

他与崔家已经很久没有往来,毕竟当初崔家的手段他也是知道的。

光是因为崔谨书,崔家便至少动用了十几万两银子来塞给自己。

若是自己一直与崔家往来,这收受贿赂之事,只怕是早晚会传到郑家的耳中。

以前倒是无所谓,他魏斗焕本来就没打算光明正大的赚钱。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魏斗焕身后跟着一大群人,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这帮兄弟着想。

所以与崔家往来,收受贿赂的事,他魏斗焕自然不能继续干。

得闻崔明佑前来,他自是有些诧异。

“请进来。”

想着,他还是将崔明佑请了进来,毕竟人家已经到了自己属衙门口,先听听怎么个事。

不多时,在金吾卫士卒的带领下,崔明佑径直走入正堂,见得魏斗焕后当即拱手道:

“魏将军。”

“崔尚书。”

魏斗焕应了一声,也拱手道:

“一大早就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今日魏斗焕要做的事很多。

第一件则是有关如何瓦解朝中大员与赵家利益联盟的事,此乃魏斗焕当下最紧要的事。

第二件则是将唐德容流放,这是早就定下来的,他已经没办法继续拖下去。

还有第三件,天水与星河前日送来消息,已经查到那个暗藏在太子身边的,郑家的耳目。

魏斗焕晚点还要进宫,与太子商议此事。

要说今日最忙的人,那一定是他魏斗焕。

“明人不说暗话,我就直说了。”

“魏大人可知因赵家舞弊之事,我们几个副考官又对此次春闱上榜的进士进行了逐一排查?”

崔明佑直言不讳道。

赵家舞弊,虽说只关系到唐怀朝与赵显奇两个举子。

但这种事,到底还有什么人牵扯了进去,难说得紧。

于是太子推迟了金榜,决定再度排查,将今年春闱上榜的进士全部摸了一遍底。

事关太子声誉,徐恒业,江威乾等人自然也不敢怠慢,于是最近几日一直在忙着此事。

这件事,魏斗焕听说过,但因为与他无关,毕竟赵家的事已经清楚了,即便再摸排出来几个舞弊的事,只怕也无法让赵家认罪。

于是他并未上心,只是问了一嘴。

“查到了什么?”

听到崔明佑提及此事,魏斗焕当即猜到了此次排查可能有些问题。

崔明佑继续问道:

“那将军可知我都察院御史,必从进士及监生中有学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吏员出身不得担任? ”

“与今年春闱有什么关系吗?”

魏斗焕闻声问道。

大乾都察院御史的出身要求很严格。

毕竟是监察百官的御史言官,拥有弹劾之权,一旦是吏员出身,那便有可能涉及个人恩怨而挑起弹劾,扰乱朝纲。

所以大乾律例明文规定,只能从进士及监生中选任。

因为这些人尚未进入官场,并不会与当朝官员产生矛盾,由他们担任御史,虽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但至少不会参杂太多个人恩怨。

可是这与今年春闱有什么关系,与今年的这些进士有什么关系呢?

“往年,都察院至少会从当届春闱中至少选出三人,进入都察院充任御史言官。”

“但今年,都察院只选了一人。”

崔明佑话到这里,已然初现端倪。

按理说,这本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每届春闱,金榜题名的进士质量不一致,这是肯定的。

都察院因人而异,挑选不同的人,不同数量的人进入都察院,也是肯定的。

但若都察院只挑选了一人,那么此人一定有特别之处。

“谁?”

魏斗焕皱眉问道。

崔明佑闻声,神色一时严肃起来,而后缓缓吐出三个字:

“林维申。”

“林维申......林家人?”

魏斗焕瞬间便意识到了不对劲。

林家当年因为代考之事,时任户部尚书的林楠生被皇帝贬谪为民,林家从此一落千丈。

林楠生的儿子林和靖更是被发配边疆,再无科考之途。

而现在这个林维申,居然被都察院选中,成为了御史言官?

“林维申是林和靖的儿子,因为当年的判罚已经过了时效,林维申有资格参加科举。”

“只不过今年上榜进士三百多人,都察院却单单选中了这个林维申进入都察院成为御史,魏将军难道不好奇其中缘由么?”

崔明佑的一番话说完,此事一时变得更加怪异起来。

“崔大人请明言。”

魏斗焕毕竟没有参加对所有考生的摸排工作,故而并不知晓其中缘由。

闻声,崔明佑也不再啰嗦,直言道:

“三十年年前,林楠生便是通过科举,进入的都察院,而后又因谏言有功,被提拔为佥都御史,一步步爬到户部尚书的位置。”

“三十年后,林楠生的孙子林维申,在三百多进士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都察院,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魏将军信么?”

话到这里,崔明佑微微一顿,继而接着道:

“林维申的试卷,我与其他几位副考官,以及老相国都看过,确然没有什么问题。”

“但根据老相国的意思,听说赵家此次春闱舞弊,为贿赂江威乾,曾与林家有过往来。”

“魏将军觉得,林家是否也有舞弊的嫌疑?”

其实事情已经很明显。

林家在为重返京城做准备,林维申只是林家这个计划的起点。

只是,林家被贬,在京城的势力早已不复存在,林家如何舞弊?

答案便是赵家。

“赵家与林家各取所需,也算是臭味相投。”

“赵家动用京城的关系,替林家摆平春闱上的问题,再让都察院将林维申选入都察院,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崔明佑的猜测很有道理。

毕竟赵家舞弊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林家既与赵家有往来,岂非也有这种可能?

再加上林家在京城并无其他关系可用,赵家显然是唯一的选择。

“高祖明训:都察院之御史,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势必有“搏击”之嫌,失大臣之体,极易为朝廷招怨,一旦弹劾有误,也无回旋的余地。”

“而至世宗皇帝,都察院除监察政治得失外,具体担负之事还包括参预九卿一起议疏;凡重大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公同审断;稽察各级衙门、官吏办事的优劣;检查注销文书案卷及封驳事;监察乡试、会试、殿试;巡视各营等事务。”

“都察院之重,实乃我大乾吏治之根本!”

崔明佑的眼神里尽是不忿与愤怒。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