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第313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313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更新时间:2025-06-26 16:40:27 字数:2185 作者:李夏禅

太极殿内,张道先三言两语便将为魏斗焕说话的卢显节也拉下了水。

当初在讨论该如何处置唐德容时,魏斗焕便是与卢显节,高硕两人商议的。

一开始,魏斗焕确然想将唐德容依法处置,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可当他看到唐德容与唐怀朝父子相聚时的相互牵绊,他动摇了。

正如当初看到孟非宗为孟少陵求情,他内心的那些坚决,都在这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责任与担当中被淡化。

他是没有过这样的父母,但并不代表他对这样的父母,这样的父母所展现出来的极具视觉冲击力以及内心情感冲击力所感染。

当然,他也是羡慕的。

无论是唐怀朝还是孟少陵,他都是羡慕的。

只不过这种羡慕被他转变成了对孟非宗,对唐德容的优待,宽容。

所以在最终商讨时,魏斗焕听从了卢显节的建议,将唐德容流放岭南,而岭南与诚安,相距不过百里。

闻听张道先三言两语便将自己拉下水,卢显节反而不慌不忙的道:

“将唐德容流放岭南,符合我大乾律法,我大理寺有复核全国所有案件的权力,自也有给出处置建议的权力。”

“张御史如此之言,难道是我大理寺的这个建议不妥当?”

卢显节在京城混了八年有余,要说人情世故,他比任何人都懂。

但要说“话术”,他也不在常人之下。

尽管对方乃是都察院御史,专门研究的就是能说会道,可他依然没有任何畏惧,甚至转而将话题带偏。

“如此建议自然没有不妥之处,然则将唐德容流放岭南,而岭南与诚安之间,相距不过百里,卢少卿如此建议,到底是流放呢,还是将唐德容送回老家呢?”

张道先不甘示弱,一下子便点中重点。

大乾流刑之中,最常见的地点一共有三个,一个是北荒,也就是原金戎国与大乾北部相交之地。

一个是西山,距离长安三千里,直至炎国东部的一片深山老林之中,尽是瘴气,整日不见阳光。

另外一个则是岭南。

岭南距离长安五千里,终日炎炎,毒蛇猛兽频出,沼泽毒瘴密布,流放至此处,可谓是最具刑罚震慑之效。

当然,而今又多了一个,那便是金州,也就是原金戎国。

金州原本就是一片荒漠,金戎国几代开垦,总算是建成了不少城市,当地百姓也逐渐摆脱了天为被,地位床的生活习惯,逐渐步入村舍群居的生活状态。

但相较于长安,相较于大乾的诸多城市,金州各地仍是可谓一片蛮荒,交通不便,气候严寒,农作物生长缓慢,当地百姓甚至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存在巨大问题。

流放至此,也算是对犯人的一种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

当然,大乾将犯人流放至此,也有着尽快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加快对当地百姓的同化,从而使大乾更牢固的掌控这片地区。

卢显节建议魏斗焕将唐德容流放至岭南,表面上看乃是“死缓”,但实际上却是将唐德容送到了距离诚安不过百里的地方。

唐德容的家人,只要跨过五岭,便能与唐德容见面。

要说这是流放,莫不如说这是送唐德容回家与妻儿老小团聚。

张道先的意思,不外如是。

只不过张道先显然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今日朝会,他的职责并不是弹劾魏斗焕拉拢卢显节结党,搞山头主义,而是在指控魏斗焕杀人。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谓天差地别,张道先以为给魏斗焕加上如此一条罪名,更加能够将魏斗焕置于死地。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越是如此,这件事便越是像另外一回事。

“流放岭南没有错,我大理寺办案,一向以《大乾律》为基准,张御史若是不信,大可查察。”

卢显节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根本没有因为张道先的“暗示”,而有丝毫的忐忑。

眼见卢显节硬气如此,张道先一时来气,当即对着太子躬身道:

“殿下,卢显节与魏斗焕沆瀣一气,上欺下瞒!”

“如今魏斗焕杀人在前,卢显节不但不思悔改,竟还如此理直气壮,为魏斗焕说情,可谓无法无天,还请殿下严惩!”

与魏斗焕结党,此卢显节罪一也。

帮魏斗焕说话,此卢显节罪二也。

两罪并罚,卢显节能保住性命便算不错了。

只是随着张道先的话音落下,原本还好整以暇的温清源脸上,此刻竟是显现出一片不悦之色,眉眼间的愤怒在眼眶内不断打转,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太子闻声,神色逐渐平淡,狭长眸子瞥了张道先一眼后,随后看向魏斗焕,漫不经心的问道:

“魏卿,张御史不但弹劾你杀人,还弹劾你结党呢。”

“你就没什么想说的?”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一怔。

太子怎么又明目张胆的偏袒魏斗焕了?

不是,为什么太子总是搞这出?

那魏斗焕到底有什么魔力?为什么总能迷惑太子搞这出?

是个人都能听得出来太子这话里的偏袒之意,张道先更是如此。

所以在听到此言后,张道先急忙抬起头,满目诧异的看着太子,那模样好似在说:我说错了什么吗?

其实,张道先从拉卢显节下水便已经错了,只是他自己不自知罢了。

今日都察院弹劾魏斗焕杀人灭口,仅仅关系到魏斗焕一个人。

因为从现有的“证据”来看,无论是魏斗焕杀人的动机——意欲讨好庄家,还是杀人的实力——魏斗焕那把匕首,亦或者是最后的结果——案发之时,魏斗焕就在唐德容身侧。

都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魏斗焕独自杀害了唐德容,与任何人无关。

张道先拉卢显节下水,说魏斗焕结党,便是主动将这件事转变成了另外一件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事——党争。

天下之事,事无巨细,一旦牵扯这两个字,真相便不再重要。

既是党争,魏斗焕杀了唐德容,其真实目的便不再是庄小莹,庄家产业,而是有更大的图谋。

而唐德容关系着的是谁呢?

是赵家。

换言之,一旦此事被定性为党争,那么魏斗焕杀死唐德容,便是为了对付赵家。

再深入一点,魏斗焕为什么对付赵家?

只要满朝文武的脑海里冒出这个问题时,魏斗焕杀死唐德容这件事,本身便已经无需再做考量,因为已经不重要。

所以,张道先聪明反被聪明误,在卢显节的引导下,此番已然落入下风。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