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第322章 彻查圈地一案
第322章 彻查圈地一案
更新时间:2025-07-23 00:40:30 字数:2102 作者:于秋陨

赵桓却只是静静坐着,任由赵构咆哮,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等赵构终于歇了一口,像是骂累了,赵桓这才缓缓开口,语气淡得不能更淡,却像是一瓢冷水当头泼下:“骂完了?”

“你说他诬陷,那就查;你说你无罪,那就看;若真如你所言,朕当着百官之面,给你赵构,还一个清白。”

“但在此之前,”他声音骤然一沉,“你不再是宗亲,也不是驿使,更不是官员。”

“你是被拘问之人。”

“带下去。”

话音一落,两名禁军立刻上前,赵构还欲挣扎,却已被压得死死的,连动一根指头都难。

“放开我!赵桓你不能这么做!我是赵家人,是你弟,你不是说要还我清白吗?你不能把我当犯人!”

“我不是贼!我没罪!!!”

他的声音渐行渐远,随着金殿之外的铁门轰地一声合上,彻底被切断在了这座权力最高处的清冷气氛之外。

赵桓没有再看他一眼,只转头看向右侧的李纲:“李相。”

李纲拱手:“臣在。”

“岳州圈地一案,交由你全权查办。”

“包括私刻诏令、贪腐输银、北商勾连、驿道更改、军粮虚报,凡涉及之人,无论官阶大小,一并查清,三旬为限。”

李纲抱拳一揖,神色肃然:“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赵桓点了点头,眼神沉静如山。

“今日起,此案不再是宗亲之事。”

“是国政。”

殿上百官听到这句是国政,一瞬间如梦初醒,整齐俯身,齐声应道:“谨遵圣旨。”

金殿之上,百官齐声回应,一字一句,像山呼海啸般回荡在殿宇之间,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隐隐杀意。

赵桓端坐龙椅,目光从一众文武之间缓缓扫过,眼神沉稳如山、清明如镜,不带一丝情绪。

他的声音这时才再次响起,却已不如方才的冷厉,而是像一柄收鞘的刀,锋芒仍在,但不再外露。

“孙廉。”

孙廉依旧伏地不起,冷汗早已浸湿衣襟,听到这声点名,整个人陡地一抖,几乎以为自己已逃不过一死。

“你所为之事,知情不报,理应治罪。”

“但你能于今日,当殿直陈,递交实证,令真相得现,罪减其半。”

“再者,你非主谋。”

“且念你悔过态度尚可……”

赵桓顿了一顿,语气微缓,但仍透着威严:“着令,孙廉革职,不再起复。”

“余罪既定,暂不追究。”

殿中哗然未起,却有几道目光落在地上的孙廉身上,意味复杂。

有人暗叹这老狐狸命硬,也有人庆幸自己未站错队,更多人则是心中一凛:这赵桓,果然不是只会读书、写词、唱和的皇帝。

孙廉一听革职不究,仿佛五雷轰顶之下忽得喘息之机,猛地叩头,声音发颤:“臣谢陛下……不杀之恩!”

赵桓没有再看他,只挥了挥手,淡声一句:“你先退下吧。”

内侍会意,立刻上前搀扶,孙廉踉跄起身,脚步一颤一颤地被带出金殿,一身旧袍在阳光下显得破败,却带着一种从尸堆里爬出来的劫后余生。

金殿大门重新阖上,嘭地一声,如天幕落定,宫中肃然无声。

赵桓仍坐在龙椅上,右手轻轻叩着扶手,像在等最后一颗石子沉入水底。

不多时,他抬眼望向李纲,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李相,孙廉交代的,只是冰山一角。”

“此案不是抓几个驿官,翻几页地契就能了结的。”

他一字一句:“我更想查的是,谁在背后接了赵构放出去的饵。”

李纲上前一步,沉声拱手:“陛下所指,是那些北商?”

“正是。”赵桓看他,语气忽而锋利,“圈地的,不止岳州官员,也不止赵构一人。”

“这些年北边战火不息,大批商号南迁,打着携粮入市的旗号,其实是圈田养利的借口。”

“他们打的算盘,是南地便宜的田、乱政下的地契、还有灾年里的命。”

“他们以为天下无主,官府易买,百姓可欺。”他说到这,冷笑一声,“现在,就让他们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说了算。”

李纲低头应道:“臣明白。圈地案中凡涉北商,一律查明底细、过往交易、驻点仓储、与地方官府往来公牍,若有买官卖契、强占民田、协助伪造文契者……”

“臣会一并处置,绝不宽恕。”

赵桓点头,语气沉了些许:“不要光动文吏,也别只收口供。”

“商号进来的是银子,是粮,但出去的是人命,岳州百姓流离失所,不是天灾,是这些人一手促成。”

“该问罪的,不只是衙门后堂,还有那些坐在驿站铺子里,一边喝茶、一边囤地的北商主事。”

他声音低了,却字字锤心:“他们才是,真贼。”

殿上不少人低头不语,有人眼神飘忽,也有人冷汗直冒。

因为在座的,有不少人这两年,正是靠着接北地生意,清灾后烂地发的家。

赵桓看得出来,但一句话没点名,只是端起案边茶盏,轻轻啜了一口。

“李相。”他放下茶盏,“三旬之后,朕要看到结果。”

李纲郑重叩首:“臣誓不负命。”

赵桓起身,衣袍如云水般散开,一步步走下御阶,声如金石:“别让这群人觉得,大宋百姓,是任人剁的肉,是可以装进麻袋,换银两、换驿道、换私契的。”

“这天下若还姓赵,我就不许他们做那割肉的刀。”

赵桓缓缓走下御阶,最后一句话像落地铁石,在金殿之上砸出一圈无法忽视的回音。众臣皆俯身应是,却没人敢与他对视。

他站在丹墀之上,目光越过殿门,看向那层层高墙之外,仿佛能穿过整个临安,看到千里之外的岳州荒田,看到一户户破屋寒门、看不到希望的人。

片刻沉默后,他语气忽然缓了几分,却更沉,更重。

“李相。”

“臣在。”李纲立刻上前。

赵桓看着他,声音压低:“朕要你查贼,更要你记得一件事。”

“岳州圈地三年,数以千计的百姓被迫卖田、迁户、断粮,有的投荒为奴,有的连名字都没人记得。”

“那些人,不是纸上的统计,是活人,是我大宋的百姓。”

“他们没得选,是被逼的。”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