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放风出去
更新时间:2025-07-25 08:40:32 字数:2111 作者:于秋陨

“不是。”他语气缓下来,却反而压得更沉,“这是还账。是陛下自己说的。”

“百姓丢了一亩地,就得给他补回一亩;卖了五两地契,就赔他十五两现银。”

“银子是朝廷出的,契是刑部的,人是我盯的,你们要是敢糊弄,我一个字一个字记账,回临安一桩桩报上去。”

他说到这,手指在诏令上敲了敲:“这一次,赔偿不设上限,优先还户、还命、还粮。”

“若有人实在已亡、无家可归,府库拨户银、设田权、赎租权,该分的田,分下去;该补的粮,补进去。”

“而你们要做的……”他目光锐利,“是放风。”

“不是私下讲,不是给商团悄悄带话,是明明白白地讲给全州百姓听。”

“从明日起,四街三巷、各地集市、粮仓外头、码头镇口,全贴榜文,贴大字的,明晃晃写清楚:”

“岳州还账,三倍赔偿,契归原主。”

“你们谁胆敢压榜、改榜、私削诏字,,只要让我查出来,不用回临安,我就能定你违诏故意妨政。”

他话音一落,厅中空气像被刀子割开。

王嶷第一个站起,拱手低头:“下官遵命,即刻让衙门书吏动笔,天亮前张贴州内所有集市、里坊。”

通判也连忙站起:“属下已令人绘制榜样,明日辰时可入市门张贴。”

另一名田官低声附议:“大人,那民间若有质疑榜文不实,是否可设专人听信?”

李纲点头:“当然要设。每个榜下,都站人守,设桌留名,百姓若有疑,立即登记查实。登一户,核一户,赔一户。”

“你们不是怕百姓上访嘛。”他冷笑一声,“这次就让他们站着等账,不是跪着要命。”

厅中人纷纷点头,有人擦了擦额上的冷汗,有人低头不敢多语。

李纲看着这些地方官员,语气稍微缓了几分:“你们心里可能还有顾虑。怕这账开了个头,尾巴收不回来,怕赔到最后掏空库银,怕百姓一个挨一个跟着起哄。”

“可你们想一想。这三年,百姓都已经快被赶到山里、湖里、水沟里了,还怕他们起哄?他们现在只怕两件事:怕账烂、怕人不信。”

“你们若让他们看到真的赔了、真的还了,那些早起早睡的农人、种田种麻的寡妇、走了一百里只为讨公道的流户,他们才会信这一回朝廷不是骗他们的。”

“你们要的,不是把事压下去,是把人抬起来。”

厅中肃然。

那一道明黄诏令在灯下微微泛光,像是一柄压在众人心头的大锤,也像是一块真正砸在这片地上的信石。

信账,信人,信皇帝。

李纲站起身,扫了众人一眼,声音平静却铿锵:“你们办这一回,不是办差事,是办一场天理。”

“老百姓都看着呢。”

李纲站在案前,手掌轻轻拍了拍那道诏令,语气略沉了些许,“还有一事。”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厅中众人,像是在看人,也像是在测风。

“洞庭湖一带,钟相、杨幺练兵已久。你们,知不知道,这诚水寨现在什么情况?”

一句话抛出,厅内顿时有些异样。

知州王嶷和通判对视一眼,都没吭声。

一名户曹皱了皱眉,小心翼翼开口:“钟相……这人属下早年听过,他带着一批逃户驻在东南水湾,传言说是自防山匪,不扰州县。”

另一人接道:“之前几年,大水泛滥,那一带百姓确实流亡不少,据说他收留了不少灾民。但……水路难通,地方档案里没有具体名册,州府也从未实地勘查。”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没上过账,不敢插手,也没人真去查。

李纲微微蹙眉,语气不急:“那就是说,你们岳州治地之中,有一座兵寨,连你们这些当官的都不清楚他们有几人、几船、几把刀?”

厅中一片沉默,连最能说话的田典也垂下了头。

这时候,再想拿非本辖区、未接文书来糊弄,就显得格外心虚了。

李纲点点头,声音低下来,却带着股慢慢压下去的冷:“好一个不知情。”

他手指轻叩案面,脑海却像水底涌起波纹。

赵桓在临安御书房里提到钟相时,言辞精准,连水寨中有舟师、斥候、粮仓、夜巡、边兵样样齐全都点得分毫不差。

可这一地的官员,连寨门开在哪儿、人有几许都说不清楚。

李纲低下头,眼底划过一丝沉思,“连本地州府都蒙在鼓里,那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他这话没说出口,但心里却越发清明。

赵桓不是靠文书在管事,那位皇帝,是在靠一张暗网,一套系统地收集情报、推断格局的方式在下这盘棋。

这就不是摆样子,是奔着整地形来的。

他心中已隐有判断,但面上不显,只轻轻合上卷宗,道:“今夜散会。”

众官齐声应是,纷纷起身行礼退下,没人敢多说半句。

直到人走干净了,厅中只剩李纲与几名贴身随吏,他才吩咐一句:“罗全。”

“在。”一名黑衣随从立刻出列。

“你领五人,今晚便出城,暗访水东三镇、洞庭湖西岸、旧盐栈驿路附近,着重打听钟相与杨幺行踪。”

“记住,是暗访。用老办法,走百姓、走流户、走船户,不许惊动地方官。”

“若能摸到水寨具体位置,粮仓状况、兵丁人数,画一份简图回来,若有风险,不许硬闯。”

罗全抱拳低声:“属下明白。”

李纲又顿了顿,目光落在桌边那张岳州地图上,“查清楚钟相,不止是为了怕他动兵。”

“是要知道,这位水上义军,是盯着朝廷,还是盯着百姓。”

“这一点,得弄明白。”

他抬眼看了一眼窗外夜色,低声呢喃:“若他真如陛下所言,是想做事的,那我李纲此番下岳州,或许得多准备一张椅子了。”

洞庭湖夏诚水寨,杨幺是第二天下午赶回来的。

水寨北岸,天刚翻晴,湖面浮着薄雾。寨门一响,他一路快步走过营地,没叫人,只提着包袱直奔中厅。

钟相正坐在厅内翻着手边的契册,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眉头一挑:“你怎么才回来?”

“出了点意外。”杨幺甩了甩满身湿气,把包一丢坐下,压低声音道:“李纲来了。”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