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第346章 坊间舆论沸腾
第346章 坊间舆论沸腾
更新时间:2025-07-28 00:40:37 字数:2184 作者:于秋陨

“告诉他们,大宋的天,是百姓的天;皇上的名,谁也别想白拿来糊弄人。”

“但凡有一个佃户、一个农户敢站出来指认,只要他说得出是哪里、谁的田、什么契,不管是赵家亲戚还是香火头陀,全给我查!”

“查清了之后,一个个对簿公堂!”

吩咐完,李纲眼角透着一丝冷冽:“我要让赵构知道,这天下不是什么赵家自留地,他敢把朝廷当招牌,那我就让他亲眼看着,这块牌子砸在谁头上。”

三日后,岳州大街小巷,榜文如飞雪洒落。

庙门外、码头边、集市口、乃至渔村水路的转角处,都能看到那一张张墨痕未干的红榜。榜文上写得明明白白,黑字压红章,一句朝廷从未下旨,皇帝未曾默许,犹如惊雷炸响江南。

最关键的是那几句:“检举者不问出身,不究过往,事后绝不追责。只要敢说,州府护你;只要说实,朝廷还你清白。”

一时间,坊间舆论沸腾。

从起初三两人低声打听,到接下来乡绅村佃结队而来,带着旧契破衣,甚至泥封的地砖、田界标记,往郡衙递材料、画地为证,检举信像雪片一样堆上了李纲案前。

有的老农抖着手签下画押,有的渔户带着家族簿册跪在衙门外,有人甚至当场点名:“我家祖坟原是庙旁,现在被和尚圈去种稻,还种在我爹头上,这也叫布施?”

还有人在茶摊上念榜文时大骂一句:“狗日的,原来赵桓皇帝根本没准过!咱还以为是朝廷要征地,忍着不敢吱声呢!”

舆情一日比一日汹涌,百姓越说越多,线头越拽越长,牵出的人物也越来越上头。

到第五日,李纲亲手点下令状,拿人三十六,临时查封香火庙七座,其中就包括一座此前被称为岳南第一香的白龙寺。

这一封,惊了整条湖岸,动了香火网,也彻底点燃了这场从民间到庙堂的风暴。

而与此同时,这一连串的检举清单,也被连夜送往东京,最终静静落在了赵桓的御案之上。

他放下手中茶盏,望着那封榜文誊写副本,沉默良久,忽而笑了一声。

“好个李纲。”

“动得准,下得狠,杀得稳。”

“这一刀,砍得痛快。”

他说完,起身,望向窗外初冬的朝阳,眼神透亮,语气却透着一股看透大局的轻声呢喃。

“接下来,轮到我来接这一局了。”

初冬午后,洞庭湖畔的风还带着点寒意,卷着水汽吹进夏诚水寨的营帐。一众打渔出身的汉子围坐在篝火旁,锅里炖着鱼汤,热气升腾,熏得人脸颊泛红,气氛却比火还热闹。

孙大壮扒了口汤,随手抹了把嘴,一边摇头一边笑:“李使相这回,是真发了狠啊。”

“早该这样了!”旁边一个络腮胡的汉子砸了砸碗,“咱那块地,当初明明世代耕的,结果庙里一句话,说是佛田,官府立马派人来收,连根蒜都没给补,咱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

“我爹都快气死了,天天念叨祖宗那块地是风水宝,埋着咱家福气的——他要是还活着,看到现在这榜文,非得穿上靴子亲自去衙门举证不可!”

“嘿,可不是!”孙大壮拍了拍腿,语气比火锅还沸腾,“我刚刚看完那榜,说了:不问出身,不究过往,绝不追责,这可就是冲着咱这种光脚佃户喊的!”

“别说地契了,我当年留了一截老丈人的秧苗竹签,写着我们家哪块地起租哪块止租,现在还埋在屋后鸡窝下面呢!”

众人一听,全笑了。

“你家鸡要成精了,看了都知道你祖上是地主。”

“别贫!”孙大壮摆摆手,压住笑声,神色忽地正了几分:“你们说……这李使相是真打算给咱做主了?”

那一瞬,火光静了一下,所有人都没立马吭声。

片刻后,一个年纪大些的老渔户咂了口干烟,慢悠悠道:“我活了六十多年,这么大的事,还真是头一回看到朝廷下这么硬的榜。”

“以往这些事不是压就是拖,百姓敢吱声就是扰乱秩序,今儿个却是官府贴榜叫你说,实打实把朝廷的名头摆出来……老汉我这心哪,也算是起了点盼头。”

另一个年轻些的弟兄兴奋地接话:“我听说,郡衙这几天门口都快被人挤破了,有一家三口排了两天,就为了交那张契纸,人家说了,只要能证明确实被强占,李使相亲自批的,一户都不落下!”

“最牛的是……我前两天去送鱼的时候,亲眼看到有个姓梁的管事,当初专门替白龙寺圈田的,被直接押着上了公堂。”

孙大壮哼了一声:“活该,他当年光天化日带着僧人抢了我表叔那片稻田,还倒打一耙,说表叔毁了佛祖供田。”

“供你娘个头,现在供进大牢了吧?”

众人哄堂大笑,篝火也随着欢声跳得更旺了几分。

“不过说到底,还是得看皇上认不认。”老渔户收了笑,望着湖面道,“这李纲是个好官不假,可咱这些年吃的亏不是光靠一个郡守能补得回来。”

孙大壮点点头,却笑了笑:“皇上?你们看榜文上那句,赵桓皇帝从未下旨,更未默许,我寻思这意思就挺明白的。”

“老皇上是真没参与这事,没准心里早看这帮圈地的王八蛋不顺眼了,现在借着李使相这杆枪,开始收账咧!”

他顿了顿,喝了口汤,眼神里有了点劲儿:“你说咱这皇上,听说是个新上来的,说话少,可下手稳,最要紧是……他不像那帮老京官装糊涂,他看得清。”

“咱百姓不是非要跟谁死磕,就求一个明白账。地要不回来,至少得让咱知道是谁把地圈了。要真有人顶着皇帝名头干这缺德事,那咱也不是瞎子。”

那一席话说完,火堆旁的人都沉默了下。

然后,络腮胡重重拍了他一掌:“你小子这话说得有种,我看赵桓要真能把这事办清楚,那可比皇榜上印的还实在。”

“朝廷给条明路,咱就走;要再有人敢仗着香火抢田,那咱夏诚水寨的鱼叉,也不是吃素的!”

“对!李使相开了这个头,接下来咱就盯着,看朝里接不接得住这球!”

火光跳动中,一伙人或坐或站,笑声重新热烈起来。但眼神里,却不像往常那般空茫迷茫,更多了一种久违的盼头。

盼着这口被压了太久的冤气,终于能从湖水里冒出来,顺着这波榜文风,直吹上庙堂之上。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