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守山人:皇陵血誓 第178章 天机要术这么离谱?
第178章 天机要术这么离谱?
更新时间:2025-07-06 16:40:25 字数:2029 作者:校尉

一路走来的扶持,并肩作战的情谊,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我已经分不清了。

我只能相信,人性中,总还有那么一点点真情在。

至少他们不认这份情谊,我自己得认,只是我也不能让感性完全占据思考,所以我也得硬气一些才行。

眼看局面陷入僵局,实在没辙,我只能暂时妥协一步。

“行了,既然谈不拢,那就先把这东西留在我这儿。”

我指了指桌上的包裹,“等我们安全离开这里再说,在此之前,谁也别想打它的主意。”

见崔三爷和李若寒都点了点头,我换了个话题,问道:“我其实一直很好奇,你们争来抢去的,到底知不知道这《天机要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崔三爷皱着眉头,沉吟道:“我听恩人提过一嘴,说这玩意儿里面记载了华夏龙脉的走向和气运关窍,甚至还有一些……可以影响国运之类的东西,具体的,我就不清楚了。”

李若寒则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我爷爷只告诉我,如果我看到了这东西,让我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它,哪怕没有天葬神花也得优先拿到它。”

“呵,”一直看戏的陈雪突然发出了一声轻笑,眼神里带着嘲弄,“你们俩,一个比一个说得严重,结果连这东西到底是干嘛的都不知道,就因为它争得头破血流?”

李若寒被她怼得面色一红,立刻反唇相讥:“说得好像你知道一样!你知道,那你讲讲啊!”

陈雪优雅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你们都知道清朝吧?”

我们三人都是一愣,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

陈雪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深邃而冰冷,“你们知道清朝有多残暴吗?从他们入关开始,就奔着血腥打压上亿汉族百姓去的。”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桩桩件件惨不忍睹,就说扬州十日惨案,单单一次屠城,就直接杀了八十多万手无寸铁的百姓。”

“像这样的屠城,他们前前后后做了不下十来次,记载中有名有姓的,少说有八百万人直接死于他们的铁蹄之下,这还只是入关那会儿。”

她的声音很轻,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重锤,敲在我们的心上。

“入关之后,他们更是推行了极致的愚民和奴役政策,剃发易服,大兴文字狱,不把汉人当人看。”

“除了他们那些皇亲贵胄,天底下的其他百姓,在他们眼里跟牲口没什么两样,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奴隶制社会,而且,清朝的官员体系冗杂不堪,贪官横行,腐败到了骨子里。”

陈雪顿了顿,看向我们,“按理来说,这样的朝代,早就该爆发大规模的民族起义,就像元朝一样,很快就被推翻了,但他们,愣是统治了华夏近三百年,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崔三爷和李若寒的脸上,已经写满了震惊。

这些历史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从未像今天这样,被人用如此直白、如此冰冷的方式剖析开来。

“他们靠的,”陈雪的手指,轻轻地点了点桌上的那个包裹,“就是这本,《天机要术》。”

我倒吸一口凉气。

一本书,能撑起一个腐朽残暴的王朝近三百年?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你怎么知道的?”我忍不住追问,这个问题太关键了。

陈雪看了我一眼,淡淡说道:“我有我自己的消息渠道。”

她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而是继续解释道:“当然,清朝能统治那么久,确实有当时的历史原因在。”

“比如他们用酷吏和严刑峻法,让百姓不敢说话;推行愚民政策,让百姓食不果腹,终日为生计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反抗的事情。”

“但讲实话,论残暴和恐怖,元朝时期比清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它只撑了不到一百年。”

“根本原因,就在于清朝的统治者,掌握了这本《天机要术》,学会了如何窃取和操控华夏的国运,来为他们的统治续命。”

“事实上,”陈雪的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弧度,“如果清朝的那些皇帝不那么过分,不把事情做得那么绝,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靠着这《天机要术》他们说不定还能再多存续个几百年。”

“可惜,他们对国运的消耗和透支太严重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以至于到了后期,整个国家的气数本就已经烂到了根子上,所以才会在后面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表现得那么不堪一击,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就被轻易地毁了。”

听完陈雪的这番话,整个房间里鸦雀无声。

崔三爷和李若寒的表情,已经从震惊变成了骇然。

我低头看着桌上那个平平无奇的油布包,只觉得它重如千钧。

我一直以为,这里面记载的不过是一些风水秘术、奇门遁甲之类的东西。

可现在我才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

这里面记载的东西,竟然厉害到了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程度!

这已经不是“宝藏”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

就在我心神巨震的时候,一旁的崔三爷突然“咦”了一声,他凑近了桌子,死死盯着那个包裹,像是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奇怪……”他喃喃自语。

“三爷,怎么了?”我问道。

崔三爷端起一本书查看。

“这书……好奇怪啊。”

崔三爷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你们看,这书的装订方式,是典型的民国时期的线装样式,上面的字迹,也像是民国时期流行的写法。”

我们闻言都凑了过去。

李若寒对古籍颇有研究,她仔细看了看,也点头道:“没错,从装订工艺和字体风格来看,确实是民国时期的产物。”

“但是……”崔三爷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捻了捻书页的边缘,脸上露出了极度困惑的表情,“这纸张的感觉……不对!哪怕保存的再好,这纸张摸上去,也少说保存了两三百年!”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