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此行不虚
更新时间:2025-06-29 08:40:36 字数:2133 作者:于秋陨

“金人闹腾得厉害,这边打那边抢,连辽国都给他们折腾散了架子。我看呐,咱们这些南边、东边、西边的国家,若还要点安生日子过,还得抱团取暖才是道理啊。”

仁忠听得连连点头,神色郑重起来:“李相说得极是!我和家兄这些年也想通了,西夏夹在金、宋之间,左右摇摆了许多年,到头来也没落下多少好处。”

“如今再不赶紧定个主意,那迟早是两头不讨好。再说了,现如今宋国大势渐起,百姓富足,兵强马壮,这些道理,我们西夏上下都看得明白。”

幕洧附和道:“殿下所言甚是,我们在路上便听到不少传闻,什么韩世忠在下水村大胜完颜宗翰啦,梁红玉以少胜多啦,连中原百姓都在传扬,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宋气数未尽,反而是更盛了。”

李纲微笑着点头,道:“濮王殿下说得客气,不过这一两年,陛下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大宋好不容易从南迁的颠簸中缓过劲来,总算是逐渐有了点中兴气象。”

“这一切,也多亏幕枢密在西夏与宋之间居中奔走,实在功不可没。”

幕洧听了,神情微微有些激动:“李相谬赞了,幕某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说到底,我身上流的是宋人的血,看到家乡如此安定富庶,心里自然也跟着舒坦许多。”

“再说,西夏能与宋修复邦交,仁忠殿下才是真正的功臣。”

仁忠笑着摆摆手,谦逊道:“幕枢密过谦了,这些年,金人在北边日益骄横,夏宋之间再继续僵持下去,得利的只有别人。我与家兄早就看透了,夏宋携手,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李纲颔首称是,目光扫过在场诸人,随即扬声道:“濮王殿下说得在理,这天下本就是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今能重新修复邦交,共同抵御外辱,正是顺应时势。如今我大宋国门敞开,欢迎各国友好往来,只要抱着诚意,咱们谁来都欢迎!”

这句话一出口,场中顿时响起一片赞同声,不少随从官员也纷纷颔首,连西夏那边的随员也都面带笑意。

其实话里意思很明白了:现在大宋正处于重新崛起的阶段,谁愿意跟我们好好合作,我们都乐意接受。毕竟这天下又不是只有金人一家强横霸道,你们各国睁开眼睛仔细看看,宋国这里路修好了、粮够吃了、兵力也日益精练起来了,谁再跟金人去混,那才叫真的脑子有坑。

仁忠听懂了,幕洧也听懂了。其实整个西夏朝堂早就有不少人看明白了,只不过之前碍于颜面,一直没法开这个口,如今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把话彻底摆明。

如今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把话彻底摆明。

李纲看着场中气氛渐热,轻轻抬手,众人自觉止声。他这才语气一转,眼神沉了几分,看向仁忠与幕洧:

“不过——”

他顿了顿,语调平稳却带着明显分量:“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李某也得提醒一句。两国要真重修邦交,这份路,走得可就不是只吃酒喝茶那么简单了。”

他视线扫过在场西夏使团,语气郑重:“殿下应该明白,一旦西夏向我宋靠拢,便是与金人渐行渐远,而金人,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这一步踏出来,意味着未来不只是结盟共好,也可能要面对大金那边的敲打,甚至威胁。”

话说到这儿,厅中气氛一下子凝了几分,众人面上虽还维持着笑意,但多少有些凝重起来。

毕竟这事不假,大金这些年扩张势头如火如荼,别说是西夏,就连辽国都被打得抱头鼠窜,吐蕃、回鹘几个小国早就低头称臣了。

仁忠听得仔细,眼神却没有丝毫动摇。

他沉吟片刻,反倒先笑了笑,伸手抚了下胸前的玉佩:“李使相这一提醒,倒是说得直白。”

“不过话说回来,两边都得罪不得,那就只能当夹心饼干。可夹心久了,那就不叫两面逢源,而是两头挨打。”

他说着,站起身来,双手一拱,神色坦然:“我西夏朝堂这些年争来争去,不外乎就是一件事:是向北,还是向东?”

“北边金人强是强,可他们把我们当朋友了吗?从来都只是想把我们当马骑、当粮抢。”

“反倒是宋,战后虽损,但骨架还在,底子也在,更重要的是,宋人讲契约,守规矩,咱们谈妥了的事,不会回头打脸。”

“所以这一步,我和家兄早商量过了。建交,结盟,该动的章程、该做的姿态,我们西夏,不含糊。”

李纲闻言点头,眉梢稍松,正要开口,却见幕洧也轻咳一声,站起身来补上一句:“李使相放心,臣虽在西夏为官,但根在大宋。”

“此次回来,走在这临安街头,闻见街角煎饼果子香味的那一刻,我心里就知道,走这一步,是对的。”

此言一出,厅内一阵轻笑。

李纲失笑地摇了摇头,笑骂一句:“幕大人这是在给朝堂写软文呢。”

他随即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袍,朗声道:“既然殿下与幕大人都如此明言,那李某就不兜圈子了。”

“我代表陛下,代表大宋,正式欢迎贵使团提出恢复邦交的意愿。”

“凡外交事宜,朝中礼部、兵部、工部、三司……一应资源,皆可配合。”

“我们愿以最大诚意,与西夏展开全面合作,不仅仅是通商、通使,甚至包括军备交流、工匠互派、学子共学,只要贵国愿意——我们宋国这边,门就开着。”

他说着,右掌伸出,掌心朝上,一字一句:“往后,既是盟友,那就共担风雨、共享太平。”

仁忠深吸一口气,也将手落在他掌中,郑重一握,“此行,不虚。”

话音落下,厅中群臣皆起,随从忙着收拾案几、撤去案牍,不多时,有人前来低声禀报:“启禀李使相,陛下已下旨设宴于昭明殿,请濮王殿下及西夏使团移驾赴席。”

仁忠一听,立刻收起方才谈判桌上的那点官面姿态,露出一抹发自内心的微笑。

能让大宋皇帝亲自设宴接待,已经远远超出预期。更别说此刻的赵恒,在外诸国眼中那是刚刚稳住政权的新帝,动作一向谨慎、未轻易会客,这次却主动开席,说明他是真的愿意推这一步棋。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