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取名为赵祯
更新时间:2025-07-28 00:40:35 字数:2094 作者:于秋陨

屋内炉火温暖,炭香袅袅,一声稚嫩的啼哭划破寂夜,又快又清亮。纱帐内,侍女们都守着屏气凝神,唯恐惊扰了方才刚分娩完的主位。

“是个少爷!”稳婆捧着襁褓里的小婴儿,一边用帕子轻轻包紧,一边带着几分激动低声报喜。

帐帘被轻轻掀开,赵桓第一个走了进去。他身上披着一件素白常服,眉眼之间虽有疲惫,眼神却藏不住的喜意。

“贤妃,孩子怎么样?”他走近床榻,一眼便看见史芸靠着软枕,脸色苍白,但目光清亮,看着他微微一笑。

“很好,很安静。”她声音微弱,却听得出轻松,“一声都没哭多久,抱出来就睁着眼看我……像你。”

赵桓低头看了一眼那刚出生的小家伙,小脸皱巴巴的,但眉骨轮廓间,确有几分熟悉的倔劲。他伸手接过婴儿,小心地托在臂弯里。

“像我?那这孩子以后也得学着熬夜看奏章,还不许抱怨?”赵桓笑着调侃。

“你才抱怨最多。”一旁的吴诗雨也走了进来,穿着浅杏色的家常衫,眼里全是掩不住的笑意,“还记得你当初说朕不想生孩子,朕怕带不好那副样子吗?”

赵桓轻咳了一声:“那是谨慎,不是怕。”

“你那是怂。”吴诗雨一坐到床沿,戳了他一下,声音轻快,“现在呢?一听到要生,就比谁都紧张,坐都坐不住,急得团团转。”

赵桓瞪她一眼,没接话,低头继续看着孩子,脸上却带了点难得的柔和。

小家伙像是也察觉到了这目光的分量,微微动了动小手,嘴角一瘪,好像要哭,但最终只是轻哼了一声,没闹。

“啧。”吴诗雨探头看了眼,“这孩子刚出生就这么稳,八成是随了芸姐姐。”

史芸躺在榻上,轻轻一笑:“是你们两个稳吧,我生的时候你们俩在外头转了整整一圈,稳得我都想叫太医把你们轰出去。”

赵桓被呛得一愣,咳了声装傻:“那不是怕你们担心我担心嘛……不过说正经的,名字,是该想一想了。”

“那当然。”吴诗雨坐直了些,认真道,“他是皇子,但我不希望他一出生就背上太多天命的包袱,名字不能取得太重了,免得压他一生。”

“祯祥的祯。”史芸忽然开口,语气轻,却很笃定。

赵桓回头看她,眼里多了一点认真:“你想好了?”

史芸轻轻点头,目光落在襁褓中安睡的小人儿身上:“祯字,有福,有瑞,有光明。”

“我们都知道这天下还不稳,局也没定。但我希望他这一生,不一定大富大贵,不一定战功赫赫,只希望他平安,能保住心里的那点清明。”

吴诗雨听到这话,也默默点头,补充了一句:“不当昏王,不做昏人,能自己分得清黑白,是非、忠奸……就够了。”

赵桓没有立刻接话,而是抱着孩子沉默了片刻。

他曾经不想当皇帝,不是因为怕当,是怕当了之后无能为力。他知道那顶帽子意味着什么,那不是荣耀,是绑在身上的一根缰绳。

而眼前这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不会是个普通人。他肩上天生背着名字、家族、责任,甚至是他赵桓造的这个局。

半晌,他低声一笑。

“赵祯。”他一字一句念出,“既为大祯,亦为小祯,若他命里真有大祯,那是大宋之福;若他此生只求一方平安,那也是祯祥之意。”

他低头看着儿子,“就叫赵祯。”

史芸微笑点头,吴诗雨轻声念了一遍,像是在替这孩子把这名字刻进命里。

屋内一时间安静下来。

赵桓将赵祯交还乳娘,坐在榻边,望着床上两人,神色认真下来:“无论他将来是登大殿,还是走江湖,只要还姓赵,只要还是我儿子。”

“我都要他明白,什么叫人心,什么叫世道。”

“这不是传承天命,是传承做人。”

史芸轻轻握住他的手,吴诗雨靠在一旁点了点头。

三人对视一眼,像是默契达成。

灯光柔和,一室温暖,这一夜,宫中诞下一子,名赵祯。

天上赐福,人间得路。他们会尽力让这个孩子,在这个乱世里,看到光,也长成光。

赵桓将这一句话默默记在心里。

但很快,他就被现实拉回了政务的节奏里。宫里虽然添了喜,可外头天下还没稳,活着的人要做的事,从来没有一天可以停下。

两日后,文德殿。

胡宏一身朝服,步履稳重地入殿,拱手作礼,眼中难掩笑意:“陛下,臣恭贺皇嗣平安降世,天佑大宋,喜兆临门。”

赵桓这几天连着操心新政和科举事务,略显疲惫,但听得这番话,脸上还是浮出几分淡淡的笑意:“先生来的正好,坐。”

胡宏落座后,却没有立刻接茶,而是道:“臣此番前来,除却贺喜,还有一事请奏。”

赵桓抬了抬下巴,没出声,示意他说。

胡宏顿了一下,语气郑重起来:“臣斗胆建议,皇子初生,不妨借此在大昭寺设一场祈福法会。”

赵桓听到法会二字,眉毛动了动,没急着打断。

胡宏继续道:“佛门清净之地,百姓敬仰之所。此番可借皇嗣之喜,设坛祈福,一则彰显皇家恩泽,二则安定人心,三则可趁机施粥赈济,济苦民于当下,也好叫天下知道,赵家添子不光是天命所归,更是人间有情。”

赵桓轻轻敲了敲桌面,眸子里多了一丝意味深长。

“你这算盘打得挺精。”他笑了一下,“这可不止是法会,还是一次民心战。”

胡宏躬身,坦然承认:“陛下圣明。皇子降生,是朝廷的喜事,百姓心中未必有太多实感。但若能让他们在法会上吃上一口粥,得一件旧衣,看见宫中恩泽落地,他们就会信,朝廷还记得我们。”

“这个信,比千军万马顶一次边关,还要紧。”

赵桓点了点头,笑意淡了些,换了个坐姿,靠着椅背,一手拈起茶盏转了转,像是漫不经心地感慨了一句:“你也知道,我其实不大信佛。”

胡宏道:“陛下不信佛,百姓却信善。佛门之地,本就承载安抚人心之效,若能借其势发一点真心,远胜纸上谈兵。”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