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第353章 两将之位你们来坐
第353章 两将之位你们来坐
更新时间:2025-07-29 16:40:25 字数:2111 作者:于秋陨

钟相和杨幺互望一眼,半晌没说话。

最后钟相慢慢开口,语气缓缓低了些,像是在自语,也像是在卸一口沉了太久的气:“……这帐我们欠得太久了。兄弟们拼死拼活练这几年,从没敢真盼过哪天能被朝廷正眼看一眼……”

他站起身,拱手深揖一礼:“我钟相不才,敢接这命。夏诚六营,愿归朝制,愿以此命,守湖镇南。”

杨幺紧跟着站起身,也拱手行礼:“兄弟们苦久了,能有这条路,咱就跟到底。”

李纲见二人拱手而立,眼神微沉,语气也随之正了几分:“既如此,我再替陛下说一句。”

“夏诚六营既归朝制,便不可无帅。朝廷不是只收兵,更收人心。你们既能整营而不乱、以义起兵、以信收刀,那这两将之位,也当由你们来坐。”

说到这,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二人,一字一句道:“钟相,杨幺。”

“可愿为大宋湖防军将?”

这句话一落,堂中一时竟静得听得见灯火微晃的声音。

钟相身子微震,像是没听懂,愣了那么一瞬。

他下意识开口:“李使相说……什么?”

“我是说,”李纲不改其色,“朝廷要的不是一群听令的卒,而是能领兵、能护百姓、能知进退的将。”

“你钟相,筹粮布阵、稳人心、平六寨,有大将之才;杨幺,水战出身、擅夜伏、懂湖路,熟行军,你们若不上位,是朝廷之失。”

“如今大宋立湖防,你二人,便是头两位都将。”

说罢,李纲从怀中取出两封调令,亲自递出,封口仍是赵桓的私印。

钟相呆了一下,下意识接过,手却在微颤。

他不是没想过这一日,但他想的是,也许哪天自己死在湖上,兄弟们还能留下点办法混口饭吃。可如今,天光从湖边透进来,竟照到了他们的刀柄上,也照到了将印上。

杨幺反应比他快些,接过调令,猛地抱拳躬身,声音带着几分发涩的粗哑:“大人信我们,兄弟们不敢负这份信。”

“今日接印,他日若让大宋湖上安稳、百姓不再寒食,我杨幺死也认。”

钟相也终于缓过神来,眼眶有点发热,他没说荣幸,也没说愿领,只是深深一礼,语声低沉有力:“若大宋真要起这支湖军,那我钟相这条命,就交在这湖里了。”

李纲轻轻点头,眼中微闪:“你们能这么说,陛下若听见,心中必定也安。”

“只是从今日起,你们不是水寨头了,是大宋将军。”

“这将,不只是领兵打仗,更要领人安命。得护住这群愿跟你上山、也肯下湖的兄弟,也得护得住这一湖三县百姓的饭碗。”

钟相沉声道:“从这一刻起,若我钟相再私起寨营、收税占地,便是背义乱法。大人、陛下尽管来斩。”

李纲望着二人,又笑了笑:“斩是不会斩的,但话我会带回去,说这洞庭湖头两位水将,接印之日,不曾推辞、也不曾傲慢。”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远处窗外的湖面。

夜色沉沉,湖风猎猎,一只水鸟从芦苇中飞起,掠过灯火微光洒在的水面,带着点像样的安宁。

李纲轻声道:“从此,这湖上就不再只有风浪,也该有朝廷的船帆。”

就在李纲话音落下的当口,屋外夜风一吹,湖面上那层薄雾被吹得干干净净。

钟相沉默了片刻,忽地起身,一掌拍在案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利落:“走,敲寨鼓。”

杨幺愣了下,但很快跟上:“唤兄弟们来,咱不藏着掖着了。”

两人快步出厅,钟相抬手,直接让人鸣起了水寨大鼓。鼓声如雷,一下一下,打在夜色里,把整座夏诚水寨从梦里惊醒。

不一会儿,栈道两侧、临水空地、甚至高台边,都挤满了人。赤脚的渔夫、提灯的妇人、背娃的老母、半身挂甲的弟兄们,一个个呼呼啦啦聚过来,面上带着困惑,也带着隐约的紧张。

“又怎么了?”

“难不成朝廷变卦?”

“李使相要走?”

“是不是还要……开战?”

直到钟相登上高台,他缓缓扫了一圈人群,那双在风霜中练出来的眼睛,此刻竟带着一点少见的热意。

他深吸一口气,开口第一句话,压下了所有议论。

“兄弟们,水寨不打了。”

底下一静。

他继续往下道:“从今儿起,我们不再是乱民,不再是反贼,也不再是只会伏水打逃的匪队!”

“我们,是大宋湖防军。”

话音一落,炸雷一样的嗡嗡声从人群里蔓延开来,有人愣住了,有人嘴巴张着,还有人条件反射地往李纲方向瞄。

“李大人……这是说真的?”

“湖防军?咱这种人也能当官兵?”

“俺识不了字,可也知道军是朝廷认的,咱真能挂旗号走正道啦?”

钟相举起手,重重一拍背后的木架,将一面还未完全展开的黑底红纹水军旗扯了下来,旗面一晃,在火光里像火焰翻飞。

“这是陛下给咱的军旗。六营归朝制,我钟相、杨幺,接了将印,从今日起,夏诚寨是大宋湖军,受朝廷律令,护地方百姓!”

这回,人群终于炸开了锅。

“朝廷认咱啦!?”

“杨头儿是大宋将军啦?”

“这回是真不背贼字啦?”

杨幺也走上高台,大声喊:“兄弟们!咱练了这么多年刀,不是为了抢地,不是为了逃命,是为了有一天不再被狗官欺,不再看老娘饿死、娃子冻死,今天,这路,咱走到了头!”

“从今儿起,夏诚湖有朝廷的旗,也有咱的根!”

就在这时,李纲也登台而上,他站得笔挺,面色不怒自威,但声音却平和得近乎温暖:

“我李纲此来,不是拿着榜文来收你们,是带着陛下的心意来……让你们知道,你们不是罪人,是被冤的人。”

“这是陛下亲笔写给夏诚水寨的一封信。”

他展开竹简,抬起眼,直直望着人群:“他说若有忠义之人被贼名所困,是朝廷之耻;若有百姓因失地而练兵,是朝廷之失;若能收心服人,收者非兵,是大宋之福。”

声音不高,但落地有声。

“你们不是贼。你们是活着的理,是走到了最底、还没忘了人样的百姓!你们是骨头!你们是血!”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