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先见之明
更新时间:2025-06-28 00:40:32 字数:2109 作者:于秋陨

“来人,召濮王入宫。”

李乾顺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御书房内,气氛一时间沉了三分。

西夏宫人转身快步而出。未过一刻,外头传来通报声,一名身穿月白圆领衫袍、两鬓微白但眼神清澈的中年男子踏入殿中。他面貌与李乾顺有六七分相似,只眉宇更显刚毅。

“臣弟仁忠,见过陛下。”

“你来了。”李乾顺起身,亲自迎出两步,笑容温和,语气里带了点少有的亲近,“坐下说话,朕不是叫你来喝板子的。”

仁忠微愣,随即也笑起来:“既然陛下今儿心情好,想来是宋金前线又有新消息了?”

李乾顺拍了拍他肩膀,两人坐在榻边茶案旁,他将桌上那封密报推了过去:“你自己看吧。”

仁忠接过,目光扫过几行字后便沉下心神,眉头轻轻挑了一下,再一挑:“宗翰被夺兵权?”

“不错。”李乾顺轻哼,“撒改死了,宗翰伤退,金国南线军势溃败。赵桓、韩世忠这一步,走得狠,也走得准。”

仁忠看完,轻轻放下情报,眉头微皱:“这事,得早些时候就准备好应对。”

李乾顺望着他,忽而笑了一声:“所以你有先见之明啊。”

“哦?”仁忠一挑眉。

“这些年,朝堂上也就你一个人咬着金人不是好盟友,非要跟大宋缓和。”李乾顺起身,在屋中踱了两步,忽然道,“如今形势有变,你之前提的那件事,与宋正式通好、联络邦交,朕觉得,是时候可以办了。”

仁忠闻言,心中一震,面上却仍维持着那份温和的笑,语气略一放缓:“若是陛下当真有此意,臣弟自当举双手赞成。”

“仁忠啊,这事,是你一手促成的。”李乾顺回头,望着坐在茶案边的弟弟,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

“西夏能赶在这个节骨眼先行一步,不是朕想明白了,是你这些年在朕耳边唠叨得够多了。”他说着,语气忽而一转,带出一抹少见的认真与信任,“所以,这趟临安之行……你去。”

殿中一瞬安静下来。

仁忠眼神微震,脸上神色复杂地变了几下,从愣然,到讶异,到眼眶轻轻一热。他不是个轻易动情的人,朝堂这些年,兵权没了、话语权没了、连座位都被调到了最边角,能说话的时间,比年节放火还稀罕。

如今这一句你去,不只是一次出使,更是让他,西夏濮王李仁忠,重新回到了棋盘中央。

他站起身来,拱手深深一礼:“臣弟……定不辱使命。”

仁忠出了宫,一路未回府,而是转头吩咐随从:“去请幕洧大人,即刻。”

夜色初沉,濮王府的书房内,灯火如豆,木窗被风轻轻吹得摇晃,墙上几轴山水横卷,隐约有青松、远峰、寒梅点缀其间。

幕洧来得很快,一袭素袍,未着朝服,脚步却稳,眼神温润中带着点职业惯有的锋利。他是枢密使,处理过太多大事,仁忠这一纸急召,他不是没猜到八九分。

“殿下。”他拱手,语气温和,“听说您从宫里回来就让人找我,莫非,是有什么转机了?”

仁忠也不废话,抬手递过一封黄纸密诏,语气压低,几乎藏着火:“陛下刚刚决定,派我出使临安。”

幕洧眉心一动,指尖略一顿,接过那封密诏细细扫了一遍,神色终于有了变化。

“正式通宋?”他念了一句,“这么多年了……终于要走这一步了。”

“对。”仁忠长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我记得你以前说过,大宋是你出生的地方。”他语气微顿,望向幕洧,“这次,我要去临安,你愿不愿……与我同行?”

幕洧没有立刻答话,而是静静地看着手中那封密诏,眼神缓缓变得深远。

他在西夏官场浮沉二十余年,从一个流亡的汉人,做到今日枢密使之位,谁都以为他早已断了故土之念,骨血之情。

可此刻,他心中那些压了多年、不敢碰的东西,却突然间被人一刀剖开。

“殿下。”他轻轻开口,语调压得很低,“我出生在扬州,幼年逃亡,被金人围城,父母死于乱兵之手,是西夏收留了我,把我养大,教我读书,让我能入朝为官。我的命,是西夏给的。”

他抬起头,语气中透出一种夹在两国之间的冷静与决然:“但我也是宋人,骨子里是改不了的。”

“若如今真有机会,以我之手,促成西夏与大宋的交好,让两国停战、通使、互信……”他说到这里,嘴角微扬,眼中难得闪出一抹炽热,“那将是我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事情。”

仁忠凝视着他,一字一句道:“那你愿意随我出使?”

幕洧没有犹豫,点头:“我愿意。”

两人对坐,茶已凉,言犹在耳。

这一晚,濮王府书房中的灯,亮到了后半夜。

仁忠心中很清楚,这一趟出使,看似是一次邦交修复,实则是给赵桓送去试探与投名状,能让宗翰吃瘪、让金国南线折戟、让宗泽、韩世忠都愿赌性命的人……绝不会是个可以轻慢之人。

“这位赵桓,怕不简单。”仁忠低声道。

两人对视一眼,眼神中皆有慎重,也有期待。

而此时,万里之外,临安皇宫。

午后的阳光洒落在宫墙斜檐,微风拂过绿意新上的宫苑,一丝茶香弥漫在内殿之中。偏殿里,赵桓斜靠在榻上,手里捏着一枚还未泡的龙井叶子,听着史芸在对面滔滔不绝地讲述她这阵子的织坊大计。

“……总之,一切都顺利得不像话。”史芸坐得笔直,神情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前头几批女工刚上手那会儿,确实有点磕绊,但我们派了教坊旧人去做基础培训,教得又细、又快。”

“现在各地织坊的女工已经能独立完成流程了,从纺线到配色,再到整经入机,全都能一气呵成。”她说着,嘴角带笑,明显颇有成就感。

赵桓斜睨了她一眼,笑道:“说得这么神,搞得我像在听哪位织娘成仙了。”

“那可不是仙,是能赚钱。”史芸也不客气地接了话,挑了挑眉,“陛下你不一直说嘛,光是救济不是长久之计,得给老百姓找出活路。我现在就给你找了这么一条。”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