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第351章 声浪震天,久久不散
第351章 声浪震天,久久不散
更新时间:2025-07-28 16:40:25 字数:2154 作者:于秋陨

“谁不愿种地过日子?谁真想在这湖里背着反贼的名头混饭吃?”

“那皇上也真是个明白人啊!”石不文眼圈发红,激动地抓住旁人手臂,“换作过去那个,哪管咱死活?如今敢放李大人出来,这么讲真话,这皇帝……我石不文信了!”

“俺也是!”后头人附和,“皇帝要都这德性,大宋不兴都难!”

“天底下头一回看到李使相不带兵来反寨,是带信来了!”

“这信不是榜文,是人心啊!”

这话传得快,往寨心一传,连靠后正在给孩子喂粥的妇人都红了眼圈,小娃子不懂事,仰头奶声奶气问:“娘,朝廷不打我们啦?”

那妇人手一抖,半碗粥洒在地上,她抹了把眼泪:“不打啦,咱以后也能种地啦。”

人群中也有人喊起:“这皇帝叫啥名字啊?我从来不记得朝上是谁管咱命!”

“赵桓!”

“对,是赵桓!”

“他不是那个从前的赵桓,他是现在这个赵桓,是那位敢揭赵构盖子、敢放李大人来我们寨里喝酒的赵桓!”

说到这儿,连钟相的脸上都不免浮起一点感慨之色。他站在李纲侧后,目光扫过人群,那些衣衫褴褛、满脸风霜的庄稼人眼里,居然真透出一点光,那是盼了十年才敢亮的东西。

他轻声道:“李使相,这一趟你走得值了。”

李纲没说话,只是将手背在身后,目光沉静。风再起,他的袍角扬了一下,像湖面泛起的一圈水纹,没激起大浪,却叫人记了一辈子。

他喃喃道:“百姓心中无圣君,若今有赵桓,愿他莫负此声。”

身后众人齐声高呼:“赵桓万岁!”

“李使相万岁!”

“朝廷若真能讲理,咱愿认官府,愿纳地税!”

“但若再有假榜真抢的狗官来,咱也不白死!”

声浪震天,回荡在夏诚湖上,久久不散。

天色渐暗,湖上风大了些。

钟相、李纲、杨幺三人重新折回主厅,屋内灯火已亮,粗瓷酒碗仍在桌上,只是热菜已凉,空气里却还残着一丝酒香。

李纲刚落座,还未开口,钟相已绕到桌前,竟是当着面直直跪下了。

“钟先生?”李纲微讶,身子一动,却被钟相低声一句压住了动作。

“李使相,此一跪,我钟某人,不为装样,也不是托辞。是实打实的请罪。”

钟相语声沉稳,却带着三分沉痛:“这夏诚水寨,自去年冬起,确实在练兵。人是各村自愿来的,练的是短刃快战、湖战伏击。我心里清楚,这条路一走出来,就是背着反字走了,可……若不是被逼到这份上,谁愿意拿命赌朝廷的耳朵?”

他说着,眼神微红:“朝里有多少人,在夺地之前,真问过咱一句?一张榜文下来,三百口人的田,就说是寺里祖产了;两个吏目拿着地契一翻脸,说是你写假字……兄弟们真的是扛不过去了啊。”

杨幺站在旁边,眉头也紧紧拧着:“练兵不是为了抢,而是为了不让自家锅被砸了、不让孩子被饿死的时候连反抗的力气都没了。”

钟相低头,把手里一封卷起的简册平展在地,那上头记录着水寨各月练兵进度、人名、伤亡、演阵图、粮食调度,全都是实情。

“李使相,我知道你是讲理的人,但这天底下讲理的人太少。我们怕的,不是官军来打,是有朝一日,弟兄们死了,尸骨都被说成是贼骨。”

“我今日把这底摊在你面前,不是赌你心软,是想让你知道——”

“如果这回朝廷真能给出一个说法,我们这些被逼上山的人,愿意从头来过。”

“兵器可熔,粮田可还,弟兄们若真能得个交代,我钟相亲自烧了寨门,立誓不再动刀兵。”

李纲看着他,眉头未动,眼神却深了些。他没立刻扶人起身,而是沉默了一瞬,问:“你练的兵……现在有多少?”

“整编六营,杂编不计。”钟相坦然回答,“能用者两千余,带伤仍练者约五百,老弱安置在后寨,养护的不是兵,是命根子。”

李纲轻轻点头,声音不急:“你以为,我今日敢一个人来,只是因为信你这个反贼会讲义气?”

钟相抬头,没说话。

李纲继续道:“是因为我知道,你若真只是为自己反,今日不可能让这千余人上街叩首;你若真是谋利,水寨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你练兵,不是为了造反,是为了保命,这一点,我心里明白。”

半晌,钟相再次开口,声音低,却掷地有声,“这路,我们是逼不得已才踏上来的。但今时不同往日了。”

他抬眼望着李纲,语气忽然就平缓了下来,那种藏在骨子里的张力,也悄然卸了一层:“今天我们看见了,朝廷不是个聋子,赵桓不是个昏君,李使相不是个纸糊的牌坊。”

“我们兄弟们都知道,今天这席酒不是你来喝的,是替那位皇上来的。你敢来,朝廷就不是装睡的。”

“这人心要是能真稳住,我们愿意收手。”

“练兵之事,至此为止。”他说着,手掌朝下,在半空中一按,“我钟相起誓,今日之后,水寨不再练兵、不再图反。兄弟们该种地的种地、该还契的还契。咱信了朝廷这回真想讲理,就不做背理的事。”

他这话一出,杨幺眉头微动,转头看了他一眼,却没出声。那眼神里,是认了的。

李纲闻言,终于抬起眼,淡淡一笑,开口第一句话却让屋里人全都一愣,“赵桓早就知道你们在练兵。”

钟相怔住:“……什么?”

杨幺更是直接往前一步,满脸写着“你开什么玩笑”:“李使相,您说啥?”

李纲不急不缓,从怀里摸出一枚竹简卷轴,摆在桌上:“这是两个月前,我从临安回岳州时,那位赵桓陛下亲自交给我的。”

“上头写了什么你们自己看。”

杨幺上前一步打开,那竹简虽小,却是工整小楷,最上面一句字字清晰:

“夏诚水寨有兵,但非贼心;钟杨二人不恶,乃为所困。若朝廷不肯先理其冤,万言书亦是虚纸。”

钟相怔了片刻,忽地苦笑了一声,坐回原位,轻轻一叩桌面:“怪不得……你今儿敢空身来。”

李纲轻声笑道:“你们练兵那点事,说穿了不值一提。朝中真要查,从水路、盐运、器铁、草药买卖上一摸,就能摸个八九分。”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