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第358章 动了那一点私心
第358章 动了那一点私心
更新时间:2025-07-29 16:40:26 字数:2696 作者:于秋陨

“他可以不吃不睡地翻卷宗,亲自审旧账;可以在朝堂上一句话不说,只为了看清群臣在大风里怎么站位;也可以在前朝后宫所有人盯着他的眼神下,咬牙把刀捅进老旧势力的心脏。”

“这样的人,您说他糊涂?”

“父亲,他不是神仙,也不是完人,但您若要从朝堂上找一个愿意为百姓担责、敢把手伸进烂泥里的主子,您还能找到第二个吗?”

她语气渐冷,一字一句:“陛下能坐上那个位置,不是宗老一手托起的偶然,是他自己硬生生撑下来的本事。”

“现在他在做什么?是在替我们这些没骨头、不敢断亲、不敢得罪人的文臣,清旧账、动老鬼,自己站在风口上,把朝局的屎盆子全扣在自己头上。”

“这样的人,您若不跟,还想跟谁?”

屋子里沉了一瞬。

史澜眼神动了动,刚要开口,史芸却先抬了抬手,语气缓了几分,却更稳:“我不是冲您,我只是怕……怕您也一时糊涂,被外面那一口口子虚乌有的风声吹了脑子。如今这世道,最怕的不是敌人,是亲人不信,是好人自己动了摇。”

“陛下已经够孤了,他信得过的人不多,我希望史家,至少……不要是他要回头提防的那一个。”

“父亲,您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更是朝堂的老臣。我希望您能带着史家,一直跟着陛下走。”

她声音不高,但像铁砸地:“往哪儿走都行,别走错了。”

史澜没说话,沉默地看着她,良久,他才缓缓点头,眼里神色复杂得像沉了十年的湖水:“……我明白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脸上带着几分酸涩的笑意:“这回我是真老了……连我闺女都比我胆大心细。”

史澜看着面前的女儿,那双眼里没有一点怨、没有一点虚,只剩下锋利透骨的清明。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低下头,苦笑着摇了摇:“芸儿,你说得对。”

他缓缓起身,朝她郑重拱手,语气低沉得带了几分懊悔:“我这一口疑心……是我错了。”

“你别怪我心软。”他轻叹了一声,“为父这些年在朝中见得多了,谁在上位,谁在风中,我都看过。这官场就是个锅底,哪怕再干净的人,站久了,也难免沾了点灰。”

“我不是不信你,也不是不敬陛下……我是真的怕。”他说着,语气微顿,像把话头咽了咽,才接下去,“怕你在宫中担着名头,一身清贵,却因为陛下要动旧账,被那群人盯上、泼脏水。”

“你如今是贵妃,是母仪未来的根本……我一个做父亲的,不敢赌,也不舍得你赌。”

说到这,他神色更沉,低声道:“若赵构真出事,那些人第一个怀疑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你。你说他们会怎么讲?会说你借陛下清账之名,剪旁支羽翼;会说你用后宫之势搅乱朝纲;会说你是从娘家起手,布的棋,这些话……我听得太多了。”

他抬眼看着她,满是歉意:“我知你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也不是那样的君主。但这天下的口……你堵不住,我也护不全。”

“所以,我才动了那一点私心。”

他话说到这,苦笑着摇头,声音轻了几分:“唉……我也知自己不该。你刚刚那一席话,句句在理。你说得对,若连我都先怀疑了,那陛下真是一点依靠都没了。”

“你骂得好,我认。”

他正色拱手,低头到底:“为父再谢芸儿一言提醒,也谢陛下这番深意。以后若还有半点怀疑之心,我史澜……不配再提清廉二字。”

说完这话,他身形略微佝偻了一点,那种几十年政场打磨出的锋芒,此刻像是被他自己主动按了下去,留出一块真心实意的歉意。

史芸见他如此,神情也缓和了些。

她轻轻起身,将一只手搭在父亲肩头,声音淡淡,却不再那么锋利:“我知道您是怕我出事,可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

“这世道想有变,不可能不挨刀,我既在宫中,就不是为了锦衣玉食、养花逗鸟。我知道我能起多少作用,也知道自己身上扛着多少人不愿说、不能说的东西。”

她抬头看了眼窗外,语气放低:“陛下不是神,也会累。若连我们都不扛一点,那这摊天下,真要塌了。”

“您不必时时护我,但若您信我,就信到底。别怕我倒,也别怕我伤。我不是纸糊的妃子,也不是看不得风雨的闺女。”

史澜怔了怔,眼里露出几分心酸又几分敬佩。他想说点什么,终究只是一声长叹。

夜幕低垂,皇城灯火如昼。

宫中晚宴的席设不在金殿,而是在宣德外院,竹木搭架,灯盏如星,十丈内铺了平石砖台,四周插着火盆与红纱灯笼,一派温和热闹的气象。

赵桓今日一身绛色常服,头发略束,腰间随意挂了玉佩,倒像是个大户人家的掌柜,意气风发地招呼着。

“来,都别拘着,这不是上朝,是我儿子满月,满月你们懂不懂?就该热闹!”

他一边说着,一边亲自端酒斟茶,朝宗泽、赵鼎、李纲等人一一敬了过去,还不忘调笑几句:“宗老爷子,你坐那儿别动,我来给你敬酒,算是给我儿子讨个长命百岁的好彩头。”

宗泽坐得稳如老山,看他笑着摇头:“陛下不必如此,咱们年纪大了,贺一贺孙辈长命百岁,也是天经地义。”

李纲在旁端盏,瞧着这阵仗也忍不住笑:“陛下今日这副模样,我差点以为自己在老家赴乡宴。就差几道牛肉面筋,再来点腊肠炒蒜苔。”

“改天御膳房让你安排。”赵桓也笑,“不过今日我让人去摘了西苑的竹笋,配了南库送来的春鲫鱼,一道小满蒸鲫,你们可得尝尝,专门给我儿子这口福应个节气。”

吴诗雨坐在右侧,身着浅绿宫裳,没戴多少首饰,笑容淡雅,却一举一动都透着清宁从容。

史芸今日也特意换了身轻衣襦裙,带着些江南春风的味道,落坐在赵桓左手,没讲话,但眼角带着点掩不住的喜意。

酒酣耳热之际,国亲大臣们也慢慢放下拘谨,说话的、吃酒的、讲趣事的都有。

“陛下,”赵鼎半醉不醉,举盏笑道,“这皇子福相极好,我刚才远远看了一眼,那小脸蛋,比我那孙儿都周正!将来啊……不得了。”

“你这马屁拍得大了点。”赵桓挑眉,“但听着还挺舒服。”

众人哄笑。

“孩子才满月,就让他担不得了这种不得了。”史芸笑着接话,“愿他先好好吃奶、好好长牙,比什么将来都重要。”

李纲闻言叹了口气:“也是啊,今岁虽稳,局势却不轻。咱们这些人再往前推一代,哪家不是在灾年里数着米、喝着水熬过来的。一个孩子,能有机会安安稳稳长大,已经是福报。”

这话说完,一时酒桌上竟都静了一瞬。

赵桓笑了笑,起身,端酒望着众人,语气虽淡,却字字沉着:“我儿满月,我请诸位吃这一顿饭,既是为他讨口福,也是为咱们大宋讨口气。”

“有人说我坐得不正,有人说我出身不清;也有人说我扶新政、砍旧根,是扰了祖宗。可我在这儿说一句:今日这满月酒能办,是因为边军没退,百姓还活,江南还有粮,织坊还有人。”

“这不是我一个人撑起来的,是你们在座诸位一个个扛着、咬着、护着才有的。”

他放低声音,望向宗泽、史澜、赵鼎:“孩子的名字我早想好了,叫赵祯。”

宗泽眉头微动,一愣:“祯,祥瑞之意?”

“不是求祥瑞。”赵桓轻轻一笑,“是提醒我自己:祯,是靠人换来的,是咱们守下来的。”

“若我真有一日倒了,江山变了样,这孩子也不值这名字。”

“所以,”他顿了顿,望向席上众人,“今日这一杯,不只是给赵祯,是给你们,也给咱们撑着的这块天。”

说完,他举盏而尽。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