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确有疏漏
更新时间:2025-07-31 00:40:59 字数:2106 作者:于秋陨

宗泽望着台阶上那正抱着孩子、与慈济低声说话的男人,目光深沉,声音低哑:“是不是早已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今日这一片净土,是他守下的。”

檐下的风拂过大殿檐铃,清脆响动。

大殿钟声余音未绝,檀香缭绕中,赵桓起身,低声一句礼成,便将赵祯交回史芸怀中,侧头看了她一眼,语气不重,却透着些温意:“累了就歇一歇,后殿静,你们先去。”

史芸点头:“好。殿后廊有软塌和炭炉,我和诗雨在那坐坐。”

吴诗雨一边接过襁褓、替她拢袖,一边轻笑:“小祯这一路没哭过,倒是我们仨怕得紧,怕风、怕晃、怕你一句咳嗽他就醒。”

“是你怕,不是我。”史芸白她一眼,轻轻拍了拍赵祯软软的小背,“我儿子睡觉从来不挑地儿。”

“是,他挑人。”

两人说笑着,由宫人引路往后廊去了。赵桓目送她们走远,才慢慢收了眼神,转身望向殿中那尊金身佛像一眼。

“慈济法师。”他语气平稳地出声。

“贫僧在。”慈济法师立于一侧,拱手俯首。

“走一趟吧。”赵桓手背轻敲檀珠两下,“后山佛堂,我与你与李使相,单独说些事。”

李纲一直静立一旁,此刻闻言躬身:“臣遵旨。”

片刻后,大报恩寺后山寂静小院中。

没有香客,没有随侍。小佛堂只供一尊观音,莲池旁青苔浮石。三人席地而坐,赵桓亲自泡了一壶白茶,动作不快不慢,仿佛真的是来闲聊的。

“寺中这么些年,苦的是谁,富的是谁,法师该是最清楚的。”

慈济法师沉默片刻,低声道:“贫僧知陛下意。”

“我不是来清算谁的。”赵桓淡淡地道,“这世道连皇帝都得从烂摊子里爬出来,我知道旧账扯不清。但从今往后,有人敢再把赈灾的粥当买卖做,把功德的香火做成金票……我也不是念经的。”

李纲轻叹一声:“陛下今来,不只是祈福,而是借佛门清地,立规矩。”

“不错。”赵桓点点头,把茶盏递过去,“你们寺前几条巷子,近一年登记在册的施主供田,查出九成是假名套粮,佛门清修,不问尘事,可朝廷要问银的去处。”

慈济法师接过茶,面色如常,却微微低首:“这些年施主供奉,有愿者,有求者,寺中僧人未能处处分辨……确有疏漏。”

“不是疏漏,是睁一只眼。”赵桓语气不重,却锋芒不掩,“江南百寺,报恩为首,你们若不立规,旁人也不立。既如此,不如我亲自替你们写个规矩。”

慈济法师静默半晌,忽而躬身长叹一声:“贫僧明白了。从今往后,寺外粮田须有名册回查,施主钱粮不得走入内账;一切香火供奉须对内公示,对外留卷。”

“寺中施粥、赈灾、抄经、布被,定月定数;若有僧人再假借佛名收取功德银,贫僧愿以剃度之礼废其法身。”

赵桓这才笑了一下:“好。”

他将茶盏轻轻放下:“这不是逼你,也是护你。”

“如今江南安稳是假的,人心才刚松一口气,若再来一场粥棚出血、庙中纳钱买签的丑闻,百姓不是失望,是彻底绝望。”

“我不求佛门清净,只求你们守得住自己那道门。”他起身,负手而立,“佛度众生,我管人间事。你们若真慈悲,就不要让人寒了心。”

慈济法师跪坐不起,重重合掌一礼,缓缓低声一句:“陛下说得对,世人苦久了。”

慈济法师那句世人苦久了一出口,屋内便静了一瞬。

风从佛堂后廊慢慢穿过,吹动檐下木铃叮当几声,空气里除了茶香,还多了几分沉思的味道。

李纲轻轻将茶盏放下,缓声开口:“既如此……那便请法师说说,如今大报恩寺所在的金陵,以及周边各州,佛门圈地之事,究竟有多深?”

慈济眉头一动,没急着回答,只是低垂眼帘,像在思索什么。半晌,他才轻声道:“李相这句话,怕是早藏在心里了。”

“那也好。”赵桓点点头,语气依旧不重,“你若能说清楚,我不查你;你若不说,我明日便让宗相带户部过来,亲自查。咱们不是对寺庙动手,是对庄主动手。”

慈济眼神微闪,终是长叹一声:“既然陛下与李相问了,那贫僧便不藏了。”

“朝廷以为如今各寺香火兴盛,是因为百姓愿信、愿供,但实情是,香火钱最多撑得起一半的开销,真正供得起庙宇扩建、僧人衣食、斋舍抄经的,是……地。”

慈济说到这,顿了一下,像是下定决心,继续缓声说道:“陛下、李相,如今江南各寺,不止我报恩寺,几乎都在买地。”

“从十年前起,南京、苏州、润州、常州、杭州一带,佛门圈地之风就开始兴起。刚开始是收捐,有人布施几亩说是求福报;后来是赎地,有人抵命债、供田契;再后来干脆就是明买,银子是真银子,契纸是真契纸,挂个佛号,不走税册。”

“到现在,”他抬眼看着赵桓,“不客气地说,江南前十的大寺,手里握着的田地,不比十个乡绅少。”

李纲听得眉头一紧,沉声问道:“这么多地,哪来的人耕?”

“这便是第二桩事了。”慈济轻轻叹了口气,“佛门虽收地,却不能下田,于是便雇人。”

“雇谁?”

“雇的是那些……原本种这块地的百姓。”他说着苦笑了一下,“他们失了契,卖了田,结果最后还是给这块地打工,种的是原来的田,收的却是租粮。”

“不同的是,原来租给地主,现在租给佛祖。”

李纲神色渐冷:“那百姓认吗?”

“认。”慈济闭上眼,“因为佛门养得起他们一家老小,出了事还能送斋送米、抄经超度。哪怕租重一点,他们也认,只要活得下去,就没得选。”

“而且……比起交给县里征粮,有些人反而觉得,供佛安心。”他说到这,语气里带出一丝苦涩,“陛下说得对,人心乱久了,就连老实人也只求一口饭,哪管地是谁的。”

赵桓静静听完,手指却不动声色地敲了两下茶盏边缘,像是在某个节骨眼上落了记号。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