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性情不俗
更新时间:2025-08-07 00:40:46 字数:2197 作者:于秋陨

宗泽躬身到底:“臣谨记,情报之事,只用于守国、护民,绝不越界半步。”

赵桓轻轻嗯了一声,眼神落在桌边那只微微跳动的香火上,眼神幽幽。

“人心怕的不是暴政,是看不见的钳制。若是百姓睡觉都要担心隔墙有人听,那再好的德政,百姓也只当是枷锁。”

“咱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是撑伞,不是撒网。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宗泽眼神里浮出一丝钦服,缓缓点头:“明白了。”

“臣必不辱命,也不辱您这番信任。”

两日之后,正午未到,文德殿的窗棂已被日光照得透亮。

赵桓换下朝服,正准备翻看早上刚批完的奏章,门外内侍已低声禀道:“陛下,宗帅遣人送来一卷密报,说是许敬德一案的详细调查,已尽数汇齐。”

“送进来。”赵桓放下手中笔,神情一肃。

不多时,那份密档已被恭恭敬敬地置于书案之上,牛皮纸封,封口处还覆着情报司独有的火漆印,边角压着宗泽的手批:“审核完毕,可交陛下亲阅。”

赵桓指腹拂过封口,微一用力,封蜡开裂,纸卷展开,淡淡墨香与纸气扑面而来。

他低头看去,眉头微挑,不知不觉间已经坐直了身子。

“还挺全。”他低声道了一句,语气带着几分意外,也有几分赞许。

整份资料排得极有条理,前头是简略履历,年籍出身、求学经历、授官年份一一列明,清晰明了。

再往后翻,是一段长篇评述,按宗泽笔下的行文节奏,不疾不徐,却是扎得极实:许敬德自幼随祖父、父亲读书,十三岁考入湖州学宫,师从沈秋白,一路考中贡士,先后任御史台属吏、湖广通判、刑部司直。官评历年皆列上品,无贿案、无家祸、无私债。

“湖广那年蝗灾,他提议以赈代税,虽未被采纳,但事后两郡百姓竟自行赠匾,这倒不多见……”赵桓轻声自语。

再往后一页,是关于其私交部分,列出了过去十年间的主要交往对象,其中不少是在朝中的正经读书人,也有两位已落职之人,但后者并无牵连嫌疑,备注写得明白。

“连这个都列进去了,宗伯这回是真动了全网。”

赵桓一边翻,一边默默点头,目光里越看越显满意。

直到最后一页,他忽然停下,嘴角微扬:“许敬德平日喜练剑?还偶尔写诗题画,江南茶道也颇通?这……也太全了点吧。”

连这点生活喜好都列上了,可见宗泽那边确实没糊弄事。

他坐在那里,手指缓缓敲着书卷边角,眉间多了一丝沉稳之后的轻松。

“此人不浮不躁,履历干净,性情不俗,又有些文墨风骨,倒真是个好人选。”

赵桓低声自语,目光落在纸案最后一页的角落,那行字写得特别小,却仍不失清晰,“据湖州老塾师沈秋白所述,许敬德少年时不爱与人争锋,性情沉稳,不轻言诺,也不轻许交,然一旦认定的事,便不改口、不转向。”

他看着那行字,忽地轻笑一声,自言自语般道:“知止而后定,沉静如水而自有锋芒,怪不得芸儿会看中。”

手指敲了敲案面,他缓缓站起身来,信手将那份密报卷起,一边往窗边踱去,一边思索着什么。

他的眼神里带着习惯性分析的沉着,却又隐约带了点兴致盎然的意味,看情报可以,听人说也可以,但有些人,光看文字看不出个究竟。

尤其这种表面寡淡、里头有料的家伙,他赵桓最感兴趣。

“这么一个人,光看纸面资料,总归是死的。”他站定,轻轻一笑,“人得见,才知真假。”

两日后,早朝。

殿中依旧是例行公事,赵桓端坐在龙案之后,神色温和,气场沉稳,一如既往地不露锋芒。

礼部尚书奏完宫宴安排,户部那边报了税收数据,刑部也有一桩案情需裁定,朝堂之上,流水账似地过了一轮。

赵桓听得认真,时而颔首,时而略加评断,直到众事渐息,他方才轻轻一叩案几,语调随意:“诸卿,近日国事稍缓,朕也难得得了个空闲。前两日翻旧籍时,才觉这宫里年年朝会繁冗,却少些清谈雅趣。”

此话一出,朝中百官纷纷抬头。

只听赵桓继续道:“朕想着,过几日设一场宴,就在御花园。不是大典,也非国事,只当是消夏避暑,顺带与诸卿家中子侄叙叙旧。”

一时间,百官心思转得飞快。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表面说是宴饮,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陛下要见的,不是菜肴酒水,而是人。

能被皇帝召见,哪怕只是个年轻子侄,这在朝中都是资历、是谈资,是眼缘的起点。

此举表面无害,实则深意无穷。

谁家的子弟稳当,谁家的儿郎机警,谁家后辈会做人,会说话,会写文章,会露面,在那一日,全都要摆上台面见真章。

御花园设宴,说是清谈雅会,说不定哪一眼,就看出下任御史、将军、侍郎的苗头了。

户部尚书第一个上前,拱手笑道:“陛下仁心,念众臣辛劳,又愿亲近臣民之属,实乃朝廷之福。臣等自当奉陪,并择家中子弟前来谢恩。”

刑部、礼部、兵部、吏部诸臣纷纷附和,一时间堂中语声温和,气氛比寻常早朝宽松许多。

有人小心揣摩着赵桓的用意,有人开始盘算自家哪个子弟才学好、口条利、模样端,能在宴上不出错、还得显得出色。

赵桓看着众臣反应,面上不动声色,心底却是轻轻一笑。

他这不是单纯设宴,他是在造一个试镜的舞台。

真正的人选,他心里已有,宴不过是让那人从情报纸面走出来,置于群雄之间,看看气场能否自成。

赵桓眼角微挑,扫过一圈群臣,笑意忽然一收,目光落在了站在左列的刑部尚书许茂身上。

“许尚书。”

被点名之人当即上前一步,拱手肃立:“臣在。”

赵桓眉梢一扬,语气却不紧不慢,带着点闲聊般的随意:“朕前些日子听人说起,许尚书当年在江南任上,可是个出了名的品酒大家,湖州三年,评遍了当地诸坊酒肆,那些老酒商至今提起您,仍称许公有一舌,辨百酒。”

话一出口,满朝臣子不由一静,随后便有几位嘴角轻扬。

许茂略有些意外,脸上却抑不住笑意,赶紧拱手谦道:“陛下取笑了,臣不过是贪杯一口,胡乱品评,竟被人记住了些糗事,实不敢当大家二字。”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
本次订阅将消耗{{subPrice}}金元宝
当前余额为:{{balance}} 金元宝
去充值